别黄鹤楼

· 李渔
往返于斯一载周,客游不壮壮仙游。 凭虚也当骑黄鹤,贳醉无惭典黑裘。 壁上新诗终漫灭,石头锦字易沉浮。 临行莫惜重登览,知复何年上此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载周:一整年。“载”读音为(zǎi),指年。
  • 仙游:这里有超凡脱俗、自在洒脱游历的意味。
  • 凭虚:凭借虚空,有乘风驾云之意。
  • 贳(shì)醉:赊酒而醉。贳,赊欠。
  • :典当,抵押。
  • 黑裘:黑色的皮衣。
  •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 石头锦字:未详细典故出处,或泛指刻在石头上如锦绣般华丽的文字。
  • 沉浮:这里指世事变迁,文字易消逝不存。

翻译

我在黄鹤楼这儿往返已有一整年,作为普通游客游览本不算壮伟,可如今像仙人一样自在游览倒也觉得豪情满怀。如今凭借着虚空仿佛也如仙人一般骑上了黄鹤,畅快赊酒大醉一场,即便抵押掉黑色皮衣也毫无惭愧之意。墙壁上新题的诗篇最终会逐渐磨灭,石头上华美的文字也容易随着时间而消逝。临走之前不要吝惜再一次登上黄鹤楼仔细观赏,真不知下次还能在什么年份再次登上这座楼啊。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在黄鹤楼一载的游踪为线索,交织着对时间流逝、人生境遇和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开篇“往返于斯一载周,客游不壮壮仙游”,诗人不满足于普通客居游览之平淡,渴望以超脱姿态感受此地魅力,引出对超凡体验的追求,也奠定全诗洒脱与伤感交织基调 。中间两联承接“仙游”展开奇特想象,以“骑黄鹤”“贳醉典黑裘”体现追求自在酣畅;“壁上新诗”“石头锦字”感慨文化遗迹易逝,暗示繁华与精彩都难敌时光冲刷。尾联“临行莫惜重登览,知复何年上此楼”直抒胸臆,面临分离不舍尽显,为全诗营造出惆怅不舍氛围。此诗境界开阔,情感真挚起伏,借黄鹤楼感慨,饱含岁月人事之叹,引发读者对人生、时光与留存之物的深层思索 。

李渔

李渔

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