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赋

巧之小者有为,可得而窥;巧之大者无迹,不可得而知。盖取之于巽,受之以随。动而有度,举必合规。故曰大巧若拙,其义在斯。尔乃抡材于山木,审器于轨物。将务乎心匠之忖度,不在乎手泽之翦拂。故为栋者资其自天之端,为轮者取其因地之屈。其公也于物无情,其正也依法有程。既游艺而功立,亦居肆而事成。大墟乎目击,材无所弃;取舍资乎指顾,物莫能争。然后任道宏用,随形制器。信无为而为,因所利而利。不凝滞于物,必简易于事。岂朝疲而暮倦,庶日省而月试。知大巧之有成,见庶物之无弃。然则比其义,取其类。亦犹善从政者,物得其宜;能官人者,才适其位。嘉其尺度有则,绳墨无挠。工非剞劂,自得不矜之能;器靡雕锼,谁识无心之巧。众谓之拙,以其因物不改;我为之巧,以其成功不宰。不改故物全,不宰故功倍。遇以神也,郢人之术攸同;合乎道焉,老氏之言斯在。噫!舟车器异,杞梓材殊。罔枉枘以凿,罔破圆为觚。必将考广狭以分寸,审刓方以规模。则物不能以长短隐,材不能以曲直诬。是谓心之术也,岂虑手之伤乎?且夫大盈若冲,大明若蒙。是以大巧,弃其末工。则知巧在乎不违天真,非劳形于木人之内;巧在乎无枉物情,非役神于棘刺之中。若然者,岂徒与班倕之辈骋技而校功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巧若拙:指真正灵巧的人,不自我炫耀,表面看上去好像很笨拙。大巧,极其高明巧妙的技艺。拙,笨拙。
  • 巽(xùn):八卦之一,代表风等,这里取柔顺之意。
  • 抡材:挑选木材,也泛指选拔人才,这里指挑选木材 。
  • 轨物:轨范、准则,这里指器物的标准。
  • 心匠:匠心,心思如工匠般精巧。
  • 忖度(cǔn duó):推测、估量。
  • 手泽:亲手做的痕迹。
  • 翦拂:修整擦拭。
  • 剞劂(jī jué):雕刻用的弯刀,泛指雕刻。
  • 雕锼(sōu):雕刻。
  • 郢人:比喻技术高超的人。
  • 罔(wǎng):无、不。
  • 枉(wǎng):歪曲。
  • 杞梓(qǐ zǐ):杞和梓,都是优质木材,比喻优秀人才,这里指木材。
  • 觚(gū):有棱角的器物。
  • 刓方(wán fāng):削方为圆。
  • :空虚、谦虚。

翻译

小的机巧有所作为,能够为人所察觉;大的机巧没有痕迹,不能让人知道。大概是从柔顺之道中获取,依随自然而行。行动有分寸,举动必合乎规范。所以说大巧若拙,它的含义就在这里。于是在山林树木中挑选木材,按照器物的标准审视。着重于心匠的精心权衡,而不在于手艺人精心修饰。所以做栋梁的木材借助它天然的端正,做车轮的木材选取它能适应地形弯曲的特性。它公正无私对万物没有偏私情感,它坚守正道遵循法则规程。既精通技艺而功业得以成就,也在作坊中工作而诸事能成。在大的场地中一目了然,木材没有被遗弃不用的;取舍只需简单指示,万物都无法争议。

然后遵循大道发挥宏大作用,依随物品形状制造器具。确实是顺应无为去有所作为,凭借有利的条件成就利益。不被外物束缚,做事必然简便易行。哪里会有早晚都疲惫的情况,几乎天天都有检查和尝试。知道大巧能够有所成就,看到万物都能被利用而不被废弃。

那么对比它的含义,选取类似的道理。也就如同善于理政的人,能让万物各得其所;能够任用贤能的人,使人才都适合他们的职位。赞赏它有明确的尺度准则,不偏不斜如同绳墨。工匠不只是靠雕刻,自然有不自我夸耀的本领;器物不用过多镌刻,谁能识得其中无心的巧妙。众人说它笨拙,是因为它顺应事物而不改变;我认为它灵巧,是因为它成就功业却不居功主宰。顺应事物所以万物保全,不居功主宰所以功效加倍。运用如神啊,与古代郢人的高超技艺相同;符合大道啊,老子的言论正体现在这里。

唉!船和车等器物各不相同,杞木和梓木等材质也不一样。不将方形榫头硬塞进圆形榫眼,不把圆的弄破去做成有棱角的。一定要用分寸来考量宽窄,按照一定的规格审视形状是否合适。那么万物就不能用长短来隐瞒,木材也不能以曲直来欺骗。这就是用心思考的方法,哪里还用担心手会受伤呢?况且极大的圆满就好像虚空,极其明亮就好像被遮盖。因此大巧摒弃了那些表面的雕琢工艺。就知道灵巧在于不违背自然天性,并非在木雕人像里面徒耗精力;灵巧在于不扭曲事物的情理,并非在极小的棘刺上耗费心神。如果是这样,哪里仅仅是和鲁班、锤等能工巧匠比试技艺和功效呢?

赏析

这篇赋围绕“大巧若拙”展开论述。开篇点明大巧的特点,即无迹可循、依随自然 。接下来通过描述选取木材制造器物的过程,阐述大巧在于遵循法则、顺应物性,不刻意追求外在修饰,从而能做到物尽其用、功到自成。文中还将大巧若拙的道理类比到从政和用人上,说明善于理政和用人者,如同巧匠一般让万物和人才各得其所。

作者批判了违背物性的做法,强调应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行事。同时指出大巧舍弃表面功夫,回归自然真情。最后表达“大巧”之境界远超一般技艺较量,蕴含深刻的哲理和高尚的审美追求。整篇赋既有对技艺层面大巧的描写,又上升到为政、哲理高度,富有辩证思维,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对道的理解。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