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诗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杨泰之见和复次韵二首
归来誓墓学羲之,政坐机张触处危。
久已光芒韬巨阙,更能文采眩长离。
奏书方朔三千牍,饮酒渊明二十诗。
索米长安饥欲死,何如终保傲霜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誓墓:在墓前发誓,表示决心。
- 羲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 政坐:正坐,指端正地坐着。
- 机张:机巧,指机智和策略。
- 触处:到处,处处。
- 光芒:光辉,指才华或成就的显赫。
- 韬:隐藏,遮掩。
- 巨阙:古代宝剑名,比喻才华或成就。
- 文采:文学才华。
- 长离:古代神话中的神鸟,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 奏书:上书,指向朝廷上书言事。
- 方朔:东方朔,西汉文学家,以机智著称。
- 三千牍:指大量的文书或文章。
-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 二十诗:指陶渊明的诗作。
- 索米:求取米粮,指谋生。
- 长安:古代都城,此处指京城。
- 傲霜枝: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翻译
我决心效仿王羲之,在墓前发誓,因为机智和策略的运用,处处都感到危险。 我早已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再显露,但我的文学才华仍然引人注目。 我像东方朔一样上书朝廷,写下了大量的文章,也像陶渊明一样饮酒作诗。 在京城谋生,我几乎饿死,但宁愿保持我那坚贞不屈的品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诗人通过对比王羲之的书法、东方朔的机智、陶渊明的诗酒生活,展现了自己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宁愿保持自己的品格,也不愿屈服于世俗的压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