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袁提学

· 方回
犹忆清虚下云汉,转头劫堑已灰飞。 三山恍惚惊鳌动,千岁凄凉望鹤归。 风度羡君仙骨瑩,年华迫我世缘微。 岂无道侣歌招隐,许脱红尘卧碧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虚:指道家所称的仙境。
  • 云汉:银河。
  • 转头:形容时间短暂。
  • 劫堑:指灾难或变故。
  • 灰飞:形容事物消逝无踪。
  •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恍惚: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 惊鳌:传说中的巨鳌,这里指仙境中的景象。
  • 千岁:指长寿。
  • 望鹤归:期望仙鹤归来,象征长寿或仙境的归来。
  • 仙骨:指具有仙人气质的体质。
  • :明亮,这里形容仙骨的光辉。
  • 年华:指时光。
  • :逼近,这里指时光流逝。
  • 世缘:指与世俗的牵连。
  • :微小,这里指与世俗的牵连减少。
  • 道侣:修道的朋友。
  • 歌招隐:歌唱招引隐居。
  • 红尘:指尘世,世俗。
  • 碧霏:指青翠的云雾,这里指仙境。

翻译

还记得当年下凡至清虚仙境,转眼间灾难已成过眼云烟。 三座仙山仿佛因惊动巨鳌而模糊,千年岁月中凄凉地盼望仙鹤归来。 羡慕你那仙人般的气质明亮透彻,时光匆匆,我与世俗的牵连日渐减少。 难道没有修道的朋友歌唱招引隐居,允许我脱离尘世,卧于青翠的云雾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仙境与对比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道教神话元素,如清虚、三山、惊鳌、望鹤归等,构建了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仙境画面。同时,通过对“仙骨瑩”与“世缘微”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仙境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理想情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