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除夕次韵仁近二首

· 方回
盆梅开欲尽,翠干已苔深。 物极容春蛰,人穷自陆沈。 钟知浮世事,灯识老儒心。 冶陌饶芳草,衰迟肯重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戌: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 次韵:依照所和诗的韵脚作诗。
  • 仁近: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盆梅:盆栽的梅花。
  • 翠干:指梅树的枝干。
  • 苔深:苔藓茂盛,形容时间久远。
  • 物极:事物发展到极点。
  • 春蛰:春天时动物冬眠醒来。
  • 人穷:人处于困境。
  • 陆沈:比喻隐退或沉沦。
  • 钟知:钟声知晓。
  • 浮世事:世间的事物。
  • 老儒心:老学者的内心。
  • 冶陌:繁华的街道。
  • 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衰迟:衰老迟缓。
  • 重寻:再次寻找。

翻译

盆中的梅花即将开尽,梅树的翠绿枝干上苔藓已长得很深。 万物发展到极致便容许春天的蛰伏,人在困境中自然会隐退沉沦。 钟声知晓世间的事物,灯光照见了老学者的内心。 繁华的街道旁满是芳草,衰老迟缓的我愿意再次去寻找。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盆梅的凋零和翠干上的苔藓,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衰老。诗中“物极容春蛰,人穷自陆沈”表达了万物循环和人生起伏的哲理。后两句以钟声和灯光为媒介,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结尾的“冶陌饶芳草,衰迟肯重寻”则展现了诗人不畏衰老,依然怀有探索美好事物的决心和乐观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