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 方回
平生天外心,异乎诸子者。 著鞭无前途,焉用取竹马。 乍争祖逖先,肯出桓温下。 黄钟晚遭毁,轰雷釜鸣瓦。 细玩郊沙爻,可不举需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著鞭:挥鞭,比喻奋发向前。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比喻童年或儿童时期。
  • 祖逖:东晋名将,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而闻名。
  • 桓温:东晋权臣,曾三次北伐,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 黄钟:古代乐器,这里比喻正直有才能的人。
  • 轰雷:巨大的雷声。
  • 釜鸣瓦:釜中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激烈的争论或动荡。
  • 郊沙爻:《易经》中的卦象,这里可能指卜筮的结果。
  • 需疋:《易经》中的卦名,意为等待时机。

翻译

我平生怀有超脱尘世的心思,与众人不同。虽然奋发向前,但前途渺茫,何必执着于童年的游戏。我愿意像祖逖那样争先,不愿屈居于桓温之下。正直有才能的人晚年遭遇诋毁,如同巨大的雷声在沸腾的锅中回响。仔细品味《易经》中的卦象,不得不等待时机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志向的情怀。诗中通过对比祖逖和桓温,展现了诗人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的决心。同时,通过对黄钟遭毁、轰雷釜鸣瓦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最后,诗人借《易经》卦象表达了自己等待时机、顺应天命的智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