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

· 方回
巢燕春泥久已融,虞弦节近鼓薰风。 枝枝烂熟樱桃紫,朵朵争妍芍药红。 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隽老诗翁。 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
拼音

所属合集

#樱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巢燕:筑巢的燕子。
  • 春泥:春天湿润的泥土。
  • 虞弦:古代乐器,此处指音乐。
  • 鼓薰风:鼓声伴随着和风。
  • 烂熟:完全成熟。
  • 樱桃紫:成熟的樱桃呈紫色。
  • 争妍:竞相展示美丽。
  • 芍药红:芍药花呈红色。
  • 冠豸:古代官帽上的装饰,此处指官员。
  • 霁威:雨后天晴,比喻政治清明。
  • 贤御史:贤能的监察官。
  • 雕虫:指文学创作,此处谦称自己的诗作。
  • 得隽:获得佳绩或赞誉。
  • 老诗翁:年老的诗人。
  • 蚕麦:蚕丝和麦子,泛指农作物。
  • :丰收。
  • 一中:一杯酒。

翻译

春天的燕子已经在融化的春泥中筑巢,随着节日的临近,音乐伴随着和风响起。枝头上的樱桃已经完全成熟,呈现出深紫色,而朵朵芍药竞相展示着它们的红色美丽。贤能的御史在政治清明中展现出威严,而我这个老诗人也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了赞誉。今年的蚕丝和麦子都十分丰收,我们何不为此干一杯酒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杭州路耿同知花园的景象,通过燕子、樱桃、芍药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隽老诗翁”一句,既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赞美,也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结尾的“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则体现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