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行

· 赵汸
八月十五夜未央,中天皓月悬清光。 大星稀少小星没,出门四顾山苍苍。 我生不读甘石书,但见一星明且黄。 今宵不见儿童怪,应随斗柄西山外。 石桥徙倚闻幽香,荷叶团团大如盖。 黄星明夜应复来,清露为酒荷为杯。 举杯漫与黄星寿,自古昆明有劫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未央:未尽,未已。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清光:清澈明亮的光辉。
  • 苍苍:深青色。
  • 甘石书:指古代的天文书,甘石即甘德和石申,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部。
  •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团团:圆的样子。
  • 大如盖:形容荷叶非常大,像盖子一样。
  • 漫与:随意地,不经意地。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留下的灰烬,比喻灾难后的遗迹。

翻译

八月十五的夜晚还未结束,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悬挂着清澈的光辉。大星星稀少,小星星看不见,出门四处望去,山色深青。我虽然不读甘德和石申的天文书,但能看到一颗明亮且黄色的星星。今晚孩子们不见了,应该随着北斗星的柄部去了西山之外。在石桥上徘徊,闻到幽香,荷叶圆圆的,大得像盖子。黄色的星星明晚应该还会来,清露当作酒,荷叶当作杯。随意地举杯祝黄星长寿,自古以来昆明就有劫难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八月十五夜晚的景象,通过明亮的月亮、稀少的星星和深青的山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思。诗中“黄星”可能象征着希望或某种重要的预兆,而“劫灰”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