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 刘鹗
生人以御物,何事随物化? 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 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 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色:指五彩缤纷的颜色,这里比喻纷繁复杂的事物。
  • :这里指被五色所迷惑,失去了判断力。
  • 昏昏:形容昏暗不明。
  • 旦为夜:比喻本应明朗的事物变得昏暗。
  • 悲诧:悲伤和惊讶。
  • 陷天流:形容云层厚重,遮天蔽日。
  • 嵩华:嵩山和华山,这里泛指高山。

翻译

人生在世,本应以驾驭外物为己任,为何却随波逐流,被外物所左右? 纷繁复杂的事物使我们的双眼变得盲目,失去了判断力,世界因此变得昏暗不明,白昼如同黑夜。 然而,当我们登上高处,眼前突然一亮,景象焕然一新,这让我既感到悲伤又感到惊讶。 为了阻止这种遮天蔽日的云层继续蔓延,云层终于散开,我们得以看见高耸入云的嵩山和华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低处和高处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随波逐流的悲哀和对高处景象的惊喜。诗中,“五色双目盲”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失去判断力的状态,而“昏昏旦为夜”则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这种状态的严重性。后两句则通过登上高处的经历,展现了云开见山的豁然开朗之感,寓意着只有超越世俗的纷扰,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

刘鹗

元吉安永丰人,字楚奇。仁宗皇庆间荐授扬州学录,历翰林修撰,擢江州总管,升广东副使,拜江西参政。守韶六年,后为江西红巾军所破,被执死。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