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季子解纵横。六印累累拜上卿。凤鸟不来人渐老,谋生。二顷田园也易成。 尊酒醉渊明。菊有幽香竹有声。吹破北窗千古梦,风清。小鸟喧啾噪晓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子:指战国时期的苏秦,他以纵横家的身份游说各国,最终佩六国相印。
  • 解纵横:指懂得游说各国的策略和技巧。
  • 六印累累:指苏秦佩带的六国相印,象征其权力和地位。
  • 拜上卿:被封为上卿,是古代高级官职。
  • 凤鸟不来:比喻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或时机。
  • 谋生:指谋求生活或生计。
  • 二顷田园:指一小片田地,顷是古代面积单位。
  • 尊酒:指美酒。
  • 醉渊明: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这里指像陶渊明一样醉酒。
  • 菊有幽香:菊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 竹有声: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
  • 吹破北窗千古梦:北窗指隐居的地方,千古梦指长久的梦想或理想。
  • 风清:指风清爽宜人。
  • 小鸟喧啾: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
  • 噪晓晴:在晴朗的早晨喧闹。

翻译

季子懂得游说各国的策略,佩带着六国相印,被封为上卿。但如今凤鸟不来,人已渐渐老去,只能谋求生活。即便只有二顷田园,也容易成就。 我像陶渊明一样醉酒,菊花散发着幽香,竹林中传来沙沙的声音。清爽的风吹破了北窗下长久的梦想,小鸟在晴朗的早晨叽叽喳喳地喧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季子的辉煌与现实的平淡,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凤鸟不来人渐老”一句,既表达了对时机的无奈,也透露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隐逸诗人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刘秉忠

刘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为僧时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博学多艺,尤邃于《易》及邵雍《皇极经世》。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卒谥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