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山和萧安国

· 刘诜
书窗半月云冥冥,今朝有客天亦晴。 七年怀山始一往,宿云卷尽群峰明。 峰回水桥带行路,数尺便觉分俗情。 穹厓白石饥虎踞,髽髻樵笠玄蚁行。 轩车既令路人骇,杖屦亦有青山迎。 倦攀尚觉人语远,小憩先得亭阴清。 仙楼下俯心忽动,天风吹衣疑化城。 芙蓉崔嵬去未已,青原拔怒来如争。 伟哉造物裂元气,削此苍壁悬亭亭。 临风揩碑诵未了,虚谷汹涌波涛生。 江山千年如一日,是间风雨平复惊。 今人头发照溪水,昔人壁间遗姓名。 岂无樽罍可一笑,独怀南涧悲山阴。 同来豪士亦不少,狂绝如白歌如青。 风流益自愧寒鄙,谑调未觉须娉婷。 阖闾野花暮眠鹿,滕王修竹春闻莺。 丈夫登临要胜迹,向来意气终何益。 槎牙江头树千尺,记我斜阳下危石。 欲题妙语还自惜,恐有仙人怪今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冥冥 (míng míng):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
  • 宿云 (sù yún):停留不动的云。
  • 穹厓 (qióng yá):高耸的悬崖。
  • 髽髻 (zhuā jì):古代妇女的发髻。
  • 樵笠 (qiáo lì):樵夫戴的斗笠。
  • 玄蚁 (xuán yǐ):黑色的蚂蚁。
  • 轩车 (xuān chē):古代贵族乘坐的华丽车辆。
  • 杖屦 (zhàng jù):手杖和鞋子,代指步行。
  • 化城 (huà chéng):幻化的城市,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崔嵬 (cuī wéi):高大雄伟的样子。
  • 青原 (qīng yuán):青色的平原或山丘。
  • 元气 (yuán qì):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指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和能量。
  • 虚谷 (xū gǔ):空旷的山谷。
  • 樽罍 (zūn léi):古代的酒器。
  • 南涧 (nán jiàn):南边的溪涧。
  • 山阴 (shān yīn):山的北面。
  • 谑调 (xuè diào):戏谑的言辞。
  • 娉婷 (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阖闾 (hé lǘ):古代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 滕王 (téng wáng):古代王爵名,此处可能指地名或人名。
  • 槎牙 (chá yá):形容树枝交错的样子。

翻译

书房的窗外半月云雾朦胧,今天有客人来访,天空也放晴了。七年来我一直向往着这座山,今天终于得以一游,宿云散尽,群峰清晰可见。峰回路转,水桥旁的小路显得格外幽静,几步之遥便觉得世俗之情远去。高耸的悬崖上白石如饥饿的虎踞,樵夫戴着斗笠,女子梳着发髻,如同黑色的蚂蚁在行走。华丽的车辆让路人惊奇,而我步行,青山也似乎在迎接我。疲倦地攀爬,仍觉得人声遥远,稍作休息,亭子的阴影下清风徐来。仙楼向下俯瞰,心突然一动,天风吹动衣裳,仿佛进入了幻化的城市。芙蓉花盛开,山峰依然雄伟,青色的平原或山丘如同争斗般拔地而起。伟大的造物主撕裂了元气,削出了这座苍壁,高悬在空中。站在风中擦拭着石碑,诵读着未完的诗句,空旷的山谷中波涛汹涌。江山千年如一日,这里的风景风雨无阻,平静又惊险。今人的头发映照在溪水中,古人在壁上留下的姓名。虽然没有酒器,但仍可一笑,独自怀念南涧,悲叹山的北面。同来的豪士也不少,狂放至极,如白歌如青。风流自愧不如,戏谑的言辞中不觉流露出美好的姿态。阖闾的野花下,鹿在暮色中眠去,滕王的修竹中,春日里莺声婉转。大丈夫登临胜地,往日的意气风发又有何益?江边的树枝交错,高达千尺,记得我在斜阳下站在危石之上。想要题写妙语,却又自惜,恐怕有仙人责怪今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游历沙山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的雄伟与幽静,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穹厓白石饥虎踞”、“青原拔怒来如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古今人物、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