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叹

· 赵文
江南冬前虫未蛰,猎师篝火熏穴急。 山中玉面何处藏,供奉期程如束湿。 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 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é):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猎师:猎人。
  • 篝火: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用竹笼罩着燃烧的火。
  • 玉面:这里指狐狸的皮毛,因其色泽光亮如玉而得名。
  • 供奉:指向朝廷进贡。
  • 期程:期限。
  • 束湿:形容时间紧迫,如同湿布束紧。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指简陋的房屋。
  • 鹑衣:破旧的衣服。
  • :瘦弱。
  • :这里指狐狸。
  • 易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名厨,善于调味,传说他为了讨好齐桓公,曾烹煮自己的儿子献给齐桓公。

翻译

江南的冬天,虫子还未进入冬眠,猎人们急忙点燃篝火,熏烤山洞以捕捉狐狸。山中的狐狸皮毛如玉,它们躲藏在哪里呢?猎人们为了按时完成向朝廷的进贡任务,时间紧迫如同湿布束紧。茅草屋檐下,已经十天没有炊烟升起,猎人蓬头垢面,穿着破旧的衣服,瘦弱得如同鬼魅。只要能捉到狐狸,哪里还顾得上其他,就像易牙为了讨好君王,甚至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冬日猎户的艰辛生活,通过对比猎人的贫困与对狐狸皮毛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诗中“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生动刻画了猎户的贫困潦倒,而“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则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残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赵文

赵文

元吉安庐陵人,字仪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号青山。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下汀州,文与天祥相失,逃归故里。后起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郡文学。有《青山集》。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