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上元呈徐静观
袅袅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清透梅边石。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
平易政,人皆悦。真实念,天知得。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满眼变成金色界,举头身近琼楼月。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袅袅(niǎo niǎo):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
- 春幡:古代立春日挂的彩旗,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 元夕: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 景清堂:诗中提到的宴会场所。
- 蜡炬:蜡烛。
- 宝香:珍贵的香料。
- 青原:地名,可能指青原山,位于江西省。
- 东风国:指春风所到之处,即春天的国家。
- 平易政:指政治清明,治理得当。
- 真实念:真诚的心意。
- 旌旗:旗帜的总称。
- 金色界:形容景象金碧辉煌。
- 琼楼:指华美的楼阁,常用来形容仙境中的建筑。
- 鳌山:古代元宵节时的一种灯景,用灯笼堆成山形。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指代仙境。
翻译
春天的彩旗轻轻飘扬,恰好过了十天,又迎来了元宵节。人们正在景清堂上,用金樽美酒款待宾客。蜡烛的红光在花外的竹林中摇曳,珍贵的香气在梅树旁的石头上清透。听儿童和父老谈论青原山,春风已经吹遍了整个国家。
政治清明,人们都感到满意。真诚的心意,上天也知晓。想象着一路上的旗帜,又增添了春天的色彩。眼前变成了金碧辉煌的世界,抬头就能接近那琼楼玉宇的月亮。问明年,哪里会有鳌山灯景,是不是在蓬莱仙山的北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宵节的喜庆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春天的美好。诗中“袅袅春幡”、“蜡炬红摇”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政治清明和人民满意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结尾的“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则带有一定的想象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