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庵山亭,始于汉隐老康容所居。后葛仙翁炼丹于此,灶尚存,旁有石煤如豆

· 刘鹗
一庵高寄碧崔嵬,山崦芙蓉锦作堆。 满眼烽烟天地老,隔江楼观画图开。 云房犹是康容宅,丹灶空馀晋代煤。 岂为登临行乐计? 要从高处望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芙蓉庵:庵名,位于山上。
  • 山亭:山中的亭子。
  • 汉隐老康容:汉代的隐士康容。
  • 葛仙翁:指葛洪,东晋时期的道士,擅长炼丹。
  •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
  • 石煤:指炼丹时留下的矿石残渣。
  • 碧崔嵬:形容山势高耸,碧绿险峻。
  • 山崦:山边。
  • 锦作堆:形容山花烂漫,如同锦绣堆积。
  • 烽烟:古代战争时点燃的烟火,这里比喻战乱。
  • 楼观:楼台。
  • 云房:指隐士或道士的居所。
  • 晋代煤:晋代葛洪炼丹留下的石煤。
  • 蓬莱:神话中的仙境。

翻译

芙蓉庵的山亭高高耸立在碧绿险峻的山峰之上,山边的芙蓉花如同锦绣般绚烂。满眼都是战乱的烟火,天地似乎都因此而显老,而隔江的楼台却如画卷般展开。这里曾是汉代隐士康容的居所,也是葛仙翁炼丹的地方,他的丹灶至今尚存,旁边还留有晋代炼丹时的石煤。我并非只是为了登高望远而来此行乐,而是要从这高处遥望那神话中的仙境蓬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芙蓉庵山亭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回忆,表达了对古代隐士和道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满眼烽烟天地老”一句,既反映了战乱给大地带来的沧桑,也隐喻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结尾的“要从高处望蓬莱”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刘鹗

元吉安永丰人,字楚奇。仁宗皇庆间荐授扬州学录,历翰林修撰,擢江州总管,升广东副使,拜江西参政。守韶六年,后为江西红巾军所破,被执死。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