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萨天锡韵题铁塔寺壁

平生谢太傅,胜日得重临。 地势吞吴尽,江流入楚深。 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 野露漙黄菊,独为游子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太傅:指东晋名臣谢安,因其曾任太傅,故称。
  • 胜日:美好的日子。
  • :古国名,指今江苏一带。
  • :古国名,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金汤:比喻坚固的防御,这里指旧时的城池。
  • 栋宇:房屋的梁柱,这里指建筑。
  • 青林:青翠的树林。
  • :露水多的样子。
  • 黄菊:黄色的菊花,常用来象征秋天或晚年的高洁。
  •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翻译

我一生敬仰的谢太傅,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得以再次来到此地。 这里的地势辽阔,仿佛能吞没整个吴地,江水深邃,流入了楚国的深处。 虽然城池已非往昔的坚固,但那些建筑依旧矗立在青翠的树林中。 野外的露水滋润着黄菊,而我,一个游子,只能独自吟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地势、江流和建筑,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地势吞吴尽,江流入楚深”以壮阔的笔触展现了地理的辽阔,而“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则透露出对旧日辉煌的追忆。结尾的“野露漙黄菊,独为游子吟”则抒发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黄菊的意象更增添了秋日的萧瑟与诗人的哀愁。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