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子英醉后歌
至人超六合,造物期同游。飘飘无根蓬,荡荡不系舟。
江河罔知返,日夕惟东流。鸣鸠尔何为,户牖思绸缪。
人生底用愁如织,朝看朱颜暮无色。何如生死两忘怀,日月梭飞任交掷。
君不见秦皇入海求方瞳,包括区宇摧群雄。沙邱辒辌鲍鱼臭,一世万世今何功。
又不见班生投笔踰流沙,封侯万里威远加。玉门东望不可入,上书祈请心咨嗟。
我生于人何所为,即死于人何所悲。乌鸢蝼蚁何所苦,珠襦玉柙何所辉。
不如生前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死与造物默默还同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宇宙。
-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主宰,即天或自然。
- 飘飘无根蓬:形容人像无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荡。
- 荡荡不系舟:比喻人生如无系之舟,随波逐流。
- 鸣鸠:斑鸠,此处可能指斑鸠的叫声。
- 户牖思绸缪:户牖指门窗,绸缪原意为紧密缠缚,此处比喻思绪纷繁。
- 底用:何用,何必。
- 朱颜:指年轻时的美好容颜。
- 梭飞:比喻时间过得快,如织布的梭子飞快穿梭。
- 秦皇入海求方瞳:指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方瞳指神仙的眼睛。
- 区宇:指天下。
- 沙邱辒辌鲍鱼臭:沙邱指沙丘,辒辌指古代的一种车,鲍鱼臭指秦始皇死后,尸体与鲍鱼同车,以掩盖尸臭。
- 一世万世今何功:一世指一生,万世指永远,意指秦始皇追求的万世功业如今何在。
- 班生投笔踰流沙:班生指班超,投笔指弃文从武,踰流沙指越过沙漠去西域。
- 玉门:指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乌鸢蝼蚁:乌鸢指乌鸦和老鹰,蝼蚁指蚂蚁,比喻各种生物。
- 珠襦玉柙:珠襦指用珍珠装饰的衣服,玉柙指玉制的棺材,形容豪华的葬礼。
翻译
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超越了宇宙的限制,期待与创造万物的主宰一同遨游。他们像无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荡,又如无系之舟随波逐流。江河不知返,日夜向东流。斑鸠你为何鸣叫,思绪纷繁如门窗紧闭。
人生何必如此忧愁如织,早晨看那红颜,晚上却已无色。何不将生死两忘,任日月如梭飞逝。你不见秦始皇入海寻求神仙的方瞳,统一了天下,摧毁了群雄。沙丘上的辒辌车中鲍鱼臭,他一生追求的万世功业如今何在。
又不见班超弃文从武,越过沙漠去西域,封侯万里,威震远方。玉门关东望,却无法进入,上书祈请,心中叹息。我生于人世有何作为,即死于人世又有何悲。乌鸢蝼蚁有何苦,珠襦玉柙又有何辉。
不如生前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死后与造物默默同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生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至人的超然境界和世俗的功名利禄,诗人倡导了一种超脱生死、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飘飘无根蓬”、“荡荡不系舟”等,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常。同时,通过对秦始皇和班超的功业追求的批判,强调了功名利禄的虚无。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即生前享受诗酒山水之乐,死后与自然同归,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