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少年钓马歌

南客南归必买马,冀北马群最多者。白银星粲贱如尘,千金买得那论价。 龙媒之驹钟骏骨,矫如惊鸿蹄切玉。神物本是房驷精,一夕分辉耀南陆。 有时踣躠忽长鸣,乾龙坤■各有灵。世人贱材但贵货,纵有眼顾谁终青。 一从上船当船头,百计管束如拘囚。仰首向天俛首地,马与天地皆蜉蝣。 乾坤再造须清宁,岂独人人望有生。当时旧将封侯尚未老,何为马也不得逢中兴。 唐时奚官善餋马,南人养马尤閒雅。千方调饲如扰龙,生刍细莝那盈把。 浪涛风捲狂欲颠,船头入井尾刺天。前僵后踬战欲死,一生九死无因全。 当时人命尚弗保,已?不得终前好。五更风定强起看,幸尔未尽同枯槁。 所存祗是骨与毛,首才伏枥神俱逃。主人熟视但叹息,虽有善相无方皋。 海陬去天经万里,海洋风波仍万死。脱生免死幸已难,岂意江南犹未已。 中原豺虎年固多,浙东五虎将奈何。船头忽惊来刷马,恶少三五群相逻。 半纸钧帖印一颗,一日三番急星火。问之便称方大人,大人有命尤难些。 红缨毡帽青辫绦,短衣衲裌双环刀。便将长绳选马钓,喧呼叱咤声狂嘈。 马亦垂头若有诉,主人错愕不敢顾。但将白金告少年,再三买得宁偿负。 陆有窞阱水有渔,剥朘岂特臻肌肤。鱼虾鸡犬悉有命,饕餮至此那能居。 我元天子家六合,圣子神孙政绵邈。三苗洞庭将有归,涿鹿蚩尤终受缚。 君不见蔡州吴元济,根盘蒂固能几世。又不见汴州李希烈,桀骜偃蹇旋覆灭。 人生忠义是善媒,黄金北斗将焉为,吁嗟鼠辈诚何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粲:星光灿烂,比喻银子闪亮。
  • 龙媒:指良马。
  • 钟骏骨:比喻马的骨骼强健。
  • 矫如惊鸿:形容马奔跑时姿态矫健,如惊飞的鸿雁。
  • 切玉:形容马蹄坚硬,如能切玉。
  • 房驷:古代传说中的神马。
  • 南陆:指南方。
  • 踣躠:跌倒。
  • 乾龙坤■:乾坤,指天地;龙,指天上的龙星。
  • 蜉蝣:比喻短暂的生命。
  • 奚官:古代官名,负责养马。
  • 生刍:新鲜的草料。
  • :切碎的草料。
  • 浪涛风捲:形容风浪巨大。
  • 前僵后踬:形容马在风浪中挣扎。
  • 扰龙:驯服龙,比喻驯马技术高超。
  • 海陬:海边。
  • 窞阱:陷阱。
  • 剥朘:剥削。
  • 饕餮:传说中的贪食怪兽,比喻贪婪。
  • 三苗:古代南方的一个部落。
  • 涿鹿:古代地名,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之地。
  • 蔡州吴元济:唐代叛将。
  • 汴州李希烈:唐代叛将。
  • 忠义:忠诚和正义。
  • 黄金北斗:比喻极高的财富。

翻译

南方的客人南归时必定买马,冀北的马群最为众多。白银如星光般灿烂,却贱如尘埃,千金买得的马匹哪还论价。 这些马如同龙媒之驹,骨骼强健,奔跑时矫健如惊飞的鸿雁,蹄子坚硬如能切玉。它们本是神马的后代,一夕之间分辉耀南方。 有时它们跌倒长鸣,天地间各有灵性。世人虽贱视才智但贵重货物,纵有眼光谁又能始终青眼相待。 一旦上船,马就像囚犯一样被拘束。仰首向天,俯首向地,马与天地都如同蜉蝣般短暂。 乾坤再造,世界清宁,人们都期望有生之年能见到。当时的旧将封侯还未老,为何马却不能逢中兴之时。 唐朝的奚官善于养马,南人养马也颇为闲雅。他们用千方百计调饲马匹,如同驯服龙一般,新鲜的草料和细碎的草料都不多。 浪涛风卷,船头入井尾刺天,马在前僵后踬中挣扎欲死,一生九死无法保全。 当时人命尚且不保,已无法维持先前的美好。五更风定,勉强起身查看,幸而未完全枯槁。 所剩下的只是骨与毛,马首伏枥,神情逃逸。主人只能叹息,虽有善相却无方皋。 海边离天万里,海洋风波仍是万死一生。脱生免死已难,岂料江南还未结束。 中原豺虎年多,浙东五虎将奈何。船头忽惊来刷马,恶少三五群相逻。 半纸钧帖印一颗,一日三番急星火。问之便称方大人,大人有命尤难些。 红缨毡帽青辫绦,短衣衲裌双环刀。便将长绳选马钓,喧呼叱咤声狂嘈。 马亦垂头若有诉,主人错愕不敢顾。但将白金告少年,再三买得宁偿负。 陆有窞阱水有渔,剥朘岂特臻肌肤。鱼虾鸡犬悉有命,饕餮至此那能居。 我元天子家六合,圣子神孙政绵邈。三苗洞庭将有归,涿鹿蚩尤终受缚。 君不见蔡州吴元济,根盘蒂固能几世。又不见汴州李希烈,桀骜偃蹇旋覆灭。 人生忠义是善媒,黄金北斗将焉为,吁嗟鼠辈诚何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归客人买马的情景,通过马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龙媒之驹”、“房驷精”等,展现了马的高贵与不凡。同时,通过对马在船上的困境和被恶少钓走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社会的残酷。最后,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忠义的推崇和对贪婪小人的鄙视,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道德的坚守。

李士瞻

元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