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桔槔论

吾观桔槔论,力鲜功倍钧。 如何端木氏,乃见汲者嗔。 哲王肇先基,辛苦贻子孙。 圣人贵万全,小利曷足云。 偭彼憸人徒,启此侥倖门。 海艘岁万漕,便利毋与伦。 至今百馀年,不复事讨论。 遂使奸雄徒,窥测见本根。 炎方多长蛇,时效猛虎蹲。 兵交十年来,气运固有因。 圣人尚包荒,政令务因循。 乃知尧舜理,乾纲是宽仁。 昔尝赋车攻,会同如星奔。 仰观千载前,谁能继先尘。 嵩灵诞嘉祥,降此甫与申。 方叔及召虎,圣人周宣君。 中兴眉睫间,河岳亦精神。 我皇以武姿,哀痛怛下陈。 茂哉垂九叶,度建万国春。 窜伏恐已逸,安能睹乾坤。 执笔等太史,磨崖勒雄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桔槔(jú gāo):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类似于辘轳。
  • 端木氏: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zhào):开始。
  • (hé):何。
  • (miǎn):违背,背离。
  • 憸人(xiān rén):小人,指品行不端的人。
  • 侥倖(jiǎo xìng):侥幸,意外获得好处。
  • (cáo):水运,特指运粮。
  • 曷足云:何足道哉。
  • 包荒:包容荒野,比喻宽容大度。
  • 因循:沿袭旧法,不加改革。
  • 乾纲:天道,指宇宙万物的规律。
  • 车攻:古代的一种战车。
  • 会同:会合,聚集。
  • 嵩灵:指嵩山之神灵。
  • :产生,出现。
  • 甫与申:指周代的贤臣甫侯和申伯。
  • 方叔及召虎:周代的两位贤臣。
  • (dá):悲痛。
  • 茂哉:美好啊。
  • 垂九叶:比喻长久。
  • 度建:建立,创建。
  • 窜伏:躲藏,隐匿。
  • 磨崖:在山崖上刻字。

翻译

我观察桔槔这种汲水工具,虽然力量有限,但功效倍增。为何端木氏,却因汲水者而生气。圣明的君王开创基业,辛苦留给子孙。圣人重视万全之策,小利何足挂齿。背离那些小人,开启侥幸之门。每年海运万船粮食,便利无比。至今百余年,不再讨论此事。使得奸诈之人,窥见本源。南方多有长蛇,效仿猛虎蹲伏。十年来战争不断,气运自有原因。圣人依然宽容大度,政策沿袭旧法。由此可知尧舜治理之道,天道宽仁。昔日曾赋诗赞美战车,会合如星奔。仰望千年之前,谁能继承先贤。嵩山神灵降下吉祥,出现甫侯与申伯。方叔及召虎,是周宣王的圣人。中兴之业转眼间,河山也显精神。我皇以武姿,悲痛地下陈。美好啊,长久传承,建立万国春。躲藏恐怕已逃逸,怎能看见乾坤。执笔如同太史,在山崖上刻下雄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桔槔的观察,引申出对国家治理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桔槔”象征着虽小但有效的工具,与国家治理中的小利相对比,强调圣人应追求万全之策。诗中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圣明君主的期望。最后,诗人以执笔刻石的意象,寄托了对历史记录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李士瞻

元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