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

上山而笑兮下而钓鱼,岂如他人兮唯富贵之求。 三公执柄兮念子之多才,将子归辅兮谁絷驹?功成而归兮来从余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公执柄:指掌握大权的重臣。
  • 絷驹:拴住马,比喻束缚人才。

翻译

我上山时笑语盈盈,下山时悠然垂钓,岂能像他人那样,只追求富贵荣华。 那些掌握大权的重臣啊,惦记着你多才多艺,想要你回去辅佐,谁又能束缚住你的才华呢? 待你功成名就,归来与我一同游历四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上山笑语与下山钓鱼的悠闲生活,表达了对富贵荣华的淡漠态度。诗中“三公执柄”与“絷驹”的比喻,巧妙地揭示了权贵对人才的渴望与束缚。最后,诗人以期待功成归来的游历,寄托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