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廉公亮佥事江西

除书下北阙,使牡指南州。 暂辍紫霄顾,遥瞻画阁秋。 官清持玉节,天近见珠旒。 报政民安作,闻谣雨不愁。 梅花当路发,月影入江流。 定有登高赋,应将胜日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书:任命官员的文书。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也用作朝廷的别称。
  • 使牡:使者的马,借指使者。
  • 南州:泛指南方地区。
  • 紫霄:指天空,比喻朝廷。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此处可能指宫廷或官署。
  • 玉节:玉制的符节,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这里指廉公亮持节出使。
  • 珠旒:皇帝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这里比喻皇帝的恩泽。
  • 报政:报告政绩。
  • 闻谣:听到民间的歌谣,通常反映民情。
  • 梅花当路发:梅花盛开在路旁。
  • 月影入江流:月光映照在江水中。
  • 登高赋:登高所作的诗赋,古时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 胜日:美好的日子,这里指吉日或佳期。

翻译

任命的文书从朝廷发出,使者的马蹄指向南方。 暂时告别朝廷的眷顾,远远望向那秋日的华丽楼阁。 官职清贵,手持玉节,天子近在咫尺,恩泽如珠旒。 报告政绩,民众安居乐业,听到民间歌谣,不再担忧风雨。 梅花盛开在路旁,月光映照在江水中。 定会有登高所作的诗赋,应在美好的日子里酬答。

赏析

这首诗是李孝光为送别廉公亮前往江西任职而作。诗中,“除书下北阙,使牡指南州”描绘了廉公亮受命南下的情景,展现了其尊贵的身份和使命的重要性。后文通过对“紫霄”、“画阁”、“玉节”、“珠旒”等意象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廉公亮的清贵与天子的恩泽。诗的结尾,以梅花、月影的景致,寄托了对廉公亮未来政绩的美好祝愿,并期待他在佳日里以诗赋相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期许。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