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 甲戌清明雨中感春

柳花飞满春归路,隔江暮云摇影。草暗河桥,尘昏水驿,难觅仙翁丹井。年光渐暝。任老鬓霜彫,壮心灰冷。世故纷纭,寄书长拟问弘景。 山林多少胜地,四时萧散处,谈笑能领。小舫寻诗,轻裘把钓,此意只今谁省。斜阳迥迥。算往梦难追,旷怀休骋。目断南湖,平芜千万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戌:指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
  • 邵亨贞:元代文学家。
  • 柳花:柳树的花,春天开放。
  • 仙翁丹井:传说中仙人炼丹的地方,这里指仙境或隐逸之地。
  • 霜彫:霜降后树木凋零,比喻衰老。
  • 世故:指世俗的纷扰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 弘景:指南朝梁的道士陶弘景,以隐逸著称。
  • 小舫:小船。
  • 轻裘把钓:穿着轻便的皮衣钓鱼,形容闲适的生活。
  • 旷怀:宽广的胸怀。
  • 南湖:地名,可能指具体的湖泊,也可能是泛指。
  • 平芜:平坦的草地。

翻译

春天的路上,柳花飘飞,隔着江水,暮色中的云影摇曳。草色暗淡的河桥,尘土覆盖的水边驿站,难以寻觅到仙人炼丹的井。时光渐渐昏暗,任由老去的鬓发如霜降后的树木般凋零,壮志已如灰烬般冷却。世俗的纷扰,让我想寄信询问隐逸的陶弘景。

山林中有多少胜地,四季中萧散的地方,谈笑间能领会其中的乐趣。乘着小船寻觅诗意,穿着轻便的皮衣钓鱼,这样的心意如今又有谁能理解。斜阳远去,算起来往昔的梦境难以追寻,宽广的胸怀也难以舒展。目光所及,南湖的平坦草地延绵千万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色,通过对柳花、暮云、草暗河桥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世俗纷扰的感慨。诗中“任老鬓霜彫,壮心灰冷”反映了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壮志未酬的失望。后文通过对山林胜地和萧散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