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止庵诗卷

道人名止庵,其实无所止。 不搆草木庐,不斸土石址。 惟于寓居堂,揭扁字盈咫。 伟哉磐石书,古隶遒且美。 廛市固烦嚣,自得尘外致。 开扃睨龙泉,岚光动阑几。 中函玉笈文,鳞比积经史。 朝翻暮紬绎,刻志究玄理。 著书混三教,牵令同一轨。 示予得披阅,愧未参奥旨。 出语如涌泉,辨析至于是。 性心既超脱,好尚世所异。 朝行携赤藤,逍遥舜江市。 夜息数清漏,灵台湛秋水。 我尝问道人,请析止之义。 仁敬慈孝信,五者孰可已。 道人笑未言,欲答如有拟。 缗蛮黄鸟声,翛然起岑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òu):建造。
  • (zhú):挖掘。
  • 揭扁:悬挂的匾额。
  • 盈咫:满一尺。
  • 廛市:市集。
  • 开扃 (jiōng):打开门闩。
  • (nì):斜视。
  • 玉笈:玉制的书箱。
  • 紬绎 (chōu yì):整理,研究。
  • 玄理:深奥的道理。
  • 三教:指儒、释、道三教。
  • 辨析:分析辨别。
  • 赤藤:红色的藤杖。
  • 灵台:心灵。
  • :清澈。
  • 缗蛮 (mín mán):鸟鸣声。
  • 翛然 (xiāo rán):形容声音突然响起。
  • 岑蔚:山林茂密。

翻译

道人自号止庵,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不建造草木搭建的房屋,也不挖掘土石作为地基。只在寄居的堂屋中,悬挂着一个匾额,字迹满一尺大小。那匾额上的字迹雄伟,古隶书写得遒劲而美丽。尽管身处喧嚣的市集,他却能自得其乐,仿佛置身尘世之外。打开门闩,斜视着龙泉,山岚的光影在几案上摇曳。中间存放着玉制的书箱,里面整齐地排列着经史典籍。他朝朝暮暮地研究整理,刻骨铭心地探究深奥的道理。他的著作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试图将它们统一起来。他给我展示并允许我阅读,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未能参透其中的深奥意义。他的言辞如同涌泉般流畅,分析辨别得非常透彻。他的性情已经超越了世俗,他所喜好的也是世人所不常见的。他早晨带着红色的藤杖出行,在舜江边逍遥自在。夜晚休息时,他数着清脆的漏声,心灵如同秋水般清澈。我曾经向道人请教“止”的意义,仁、敬、慈、孝、信这五者中,哪一个是不可停止的。道人微笑着没有回答,似乎心中已有答案。这时,一只黄鸟的鸣叫声突然响起,声音在茂密的山林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止庵的道人,他虽然名为“止”,但实际上过着一种无拘无束、超脱世俗的生活。诗中通过道人的居住环境、学识修养、思想境界以及日常生活,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道人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道人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对道人深奥学问的敬仰。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止”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岑安卿

岑安卿

元馀姚人,字静能。号栲栳山人。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沦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