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章华台
汉室分崩成鼎峙,铜雀翚飞邺宫起。
碧甃漾日覆纹鸳,蕙帐凝香集馀妓。
我观创始既骄逸,后裔焉知惕奢侈。
洛阳宫阙凌青霄,公卿负土何焦劳。
玉音亲责役夫缓,瞬息身首横霜刀。
荒游日恣典午肆,西陵空掩欺孤智。
至今砚墨抱遗羞,千古奸雄秽青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鼎峙(dǐng zhì):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 铜雀:指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所建的铜雀台。
- 翚飞(huī fēi):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
- 邺宫:指曹操在邺城建立的宫殿。
- 碧甃(bì zhòu):指青绿色的井壁。
- 纹鸳:指井壁上的鸳鸯图案。
- 蕙帐:指用蕙草熏香的帐幕。
- 凝香:指香气凝聚不散。
- 馀妓:指剩余的歌舞妓女。
- 骄逸:骄奢淫逸。
- 后裔:后代子孙。
- 惕奢侈:警惕奢侈。
- 凌青霄: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
- 负土:指背土筑台。
- 焦劳:焦虑劳苦。
- 玉音:指皇帝的声音。
- 瞬息:极短的时间。
- 身首横霜刀:指被斩首。
- 荒游:荒淫无度的生活。
- 典午:指司马氏,即晋朝的皇族。
- 西陵:指曹操的陵墓。
- 欺孤智:指欺骗孤儿寡母的智慧。
- 砚墨:指书写工具,这里比喻书写历史。
- 遗羞:留下的羞耻。
- 奸雄:指曹操。
- 秽青史:玷污了历史。
翻译
我观察到近代的诗人常常以前代的台名作为赋题,于是也效仿他们,以此消遣余暇。章华台,汉朝分裂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铜雀台高耸入云,邺城的宫殿随之兴起。青绿色的井壁上覆盖着日光,井壁上的鸳鸯图案闪烁,蕙草熏香的帐幕中香气凝聚,聚集着剩余的歌舞妓女。我看到最初的建造已经显示出骄奢淫逸,后代子孙怎能不警惕奢侈呢?洛阳的宫阙高耸入云,公卿们背土筑台,焦虑劳苦。皇帝亲自下令让役夫们加快速度,但瞬息之间,他们就被斩首。荒淫无度的生活日益放纵,司马氏肆无忌惮,西陵的空墓掩盖了欺骗孤儿寡母的智慧。至今书写历史的砚墨还带着遗留的羞耻,千古奸雄曹操玷污了历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前代台名章华台的描绘,反映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风气。诗中,“铜雀翚飞邺宫起”等句,以壮丽的意象展现了当时的建筑风貌,而“碧甃漾日覆纹鸳”等细腻描写,则透露出宫廷生活的奢华。后半部分通过对后裔奢侈的警惕和对历史奸雄的批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道德败坏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警醒。
岑安卿的其他作品
- 《 述古四章送范瑞卿回越 》 —— [ 元 ] 岑安卿
- 《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洞庭秋月 》 —— [ 元 ] 岑安卿
- 《 和舒宏道 》 —— [ 元 ] 岑安卿
- 《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洞庭秋月 》 —— [ 元 ] 岑安卿
- 《 董止庵诗卷 》 —— [ 元 ] 岑安卿
- 《 送杜洲殷山长归天台二首 》 —— [ 元 ] 岑安卿
- 《 述古四章送范瑞卿回越 》 —— [ 元 ] 岑安卿
- 《 题阙 》 —— [ 元 ] 岑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