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叔高赋得长安道
灞陵桥上秋风早,行人晓出长安道。
长安城头乌正啼,长安陌上闻朝鸡。
征车遥遥行复止,征马萧萧鸣不已。
将军年少美且都,黄金箭镞雕玉弧。
未央前殿进书罢,诸生拜官辞石渠。
将军归去亦草草,长安道边人羡好。
莫怜贾谊谪长沙,不见冯唐禁中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灞陵桥:位于长安城外,是古代送别之地。
- 长安道:通往长安城的道路。
- 陌上:小路旁。
- 朝鸡:报晓的鸡鸣。
- 征车:远行的车辆。
- 征马:远行的马匹。
- 萧萧:马嘶声。
- 美且都:英俊而有风度。
- 黄金箭镞:金制的箭头。
- 雕玉弧:装饰精美的弓。
- 未央前殿:汉代皇宫的一部分,此处指朝廷。
- 进书罢:上书完毕。
- 石渠:指朝廷的图书馆,此处代指朝廷。
- 草草:匆匆忙忙。
- 贾谊:西汉文学家,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冯唐:西汉官员,曾因直言被贬。
翻译
灞陵桥上的秋风早早地吹起,行人清晨离开长安道。长安城头的乌鸦正在啼叫,长安的小路上传来早晨的鸡鸣。远行的车辆走走停停,远行的马匹不停地嘶鸣。将军年轻英俊,风度翩翩,手持金制箭头的弓,装饰精美。在未央宫的前殿上书完毕,诸位学者拜官后告别朝廷。将军匆匆归去,长安道旁的人们羡慕他的好运气。不要怜悯被贬到长沙的贾谊,也不要忘记在宫中老去的冯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将军清晨离开长安的场景,通过秋风、乌啼、鸡鸣等自然景象,以及征车、征马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中将军的形象英俊而有风度,与长安道旁羡慕的目光形成对比,表达了人们对将军的敬仰和羡慕。结尾提到贾谊和冯唐,暗示了将军的归去也许并非如人们所羡慕的那般美好,可能也面临着政治上的风险和挑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长安道的描写,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现实和人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