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越山越水

贺家湖上又秋风,放翁宅前东复东。 两行云树忽远近,十里荷花能白红。 游人濯足银河上,越女梳头青镜中。 我欲张帆上南斗,扶桑碧海与天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即“赋诗得某题”,指以某题目作诗。
  • 越山越水:指浙江一带的山山水水,古时浙江一带称为越地。
  • 贺家湖:指浙江绍兴的鉴湖,又称贺监湖,因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得名。
  • 放翁:陆游的号,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曾在绍兴居住。
  • 东复东:向东再向东,形容极远的地方。
  •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 忽远近:形容云树在视线中时远时近。
  • 十里荷花:形容荷花盛开的景象。
  • 濯足:洗脚。
  • 银河:这里比喻清澈的湖水。
  • 越女:指浙江一带的女子。
  • 青镜:比喻平静清澈的湖面。
  • 张帆:扬帆。
  • 南斗:南斗星,这里指南方的天空。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神木,这里指东方。
  • 碧海:碧绿的大海。

翻译

在贺家的湖上,秋风再次吹起,放翁的宅邸前,向东再向东。 两行高耸的云树,在视线中时远时近,十里荷花盛开,色彩斑斓。 游人在清澈如银河的湖水中洗脚,越地的女子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中梳头。 我想要扬帆向南方的天空,直到东方的碧海与天空相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浙江绍兴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贺家湖”、“放翁宅”等地点的提及,结合“秋风”、“云树”、“荷花”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游人濯足银河上,越女梳头青镜中”一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结尾的“我欲张帆上南斗,扶桑碧海与天通”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