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贻(yí):遗留,留下。
- 衰老:年老体衰。
- 进趋:进取,追求。
- 药畦:种药的园地。
- 经卷:佛经或道经的卷轴。
- 朝晡(bū):早晚,这里指日常。
- 显效:显著的效果。
- 藏拙:隐藏自己的不足,不露锋芒。
- 守株:守株待兔,比喻不劳而获或墨守成规。
- 汉武巡游:指汉武帝的巡游活动。
- 轧轧(yà yà):形容车声或机器声。
- 秦皇吞并:指秦始皇统一六国。
- 谩驱驱:形容急速行进的样子。
- 丁家鹤:指丁令威,传说中的仙人,曾化鹤归辽。
- 辽东:地名,今辽宁省一带。
- 绿芜:杂草丛生的地方。
翻译
年老体衰,难以再有进取之心,每日里只是照料药园,诵读经卷。即使没有显著的成就,也宁愿隐藏自己的不足,如果真有所成就,也甘愿守株待兔。汉武帝的巡游声势浩大,秦始皇帝的统一六国行动迅速。为何我只能看到丁家的仙鹤,依旧在辽东叹息着那片杂草丛生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罗隐对衰老和人生追求的感慨。诗中,“衰老应难更进趋”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年老体衰、无力再追求功名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比汉武帝和秦始皇的辉煌事迹,与自己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自嘲和无奈。最后以丁家鹤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叹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晚景的深刻感悟。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