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京口禅院

· 栖蟾
滩声依旧水溶溶,岸影参差对梵宫。 楚树七回凋旧叶,江人两至宿秋风。 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 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滩声:水流冲击岸边或沙滩的声音。
  • 水溶溶: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岸影:岸边的影子。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梵宫:指佛寺。
  • 楚树:楚地的树,这里泛指树木。
  • 凋旧叶:枯萎掉落的旧叶。
  • 江人:江边的人,指诗人自己。
  • 宿秋风:在秋风中过夜。
  • 蟾蜍(chán chú):指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
  • 竹老:老竹。
  • 摇疏白:摇曳着稀疏的白色。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池乾:池塘干涸。
  • 落碎红:落下的花瓣,形容凋零的景象。
  • 多病支郎:指多病的自己。
  • 行止:行动和停留,指生活状态。
  • 生计: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转如蓬:变得像蓬草一样飘摇不定。

翻译

水边的滩声依旧,水波荡漾,岸边的影子参差不齐地映照着佛寺。楚地的树木已经经历了七次落叶,而我这个江边的人已经两次在秋风中过夜。月亮像老竹一样摇曳着稀疏的白色,荷塘干涸,落下的花瓣碎红一片。多病的我感叹自己的行踪不定,晚年的生活变得像蓬草一样飘摇不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口禅院再次过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滩声依旧”、“岸影参差”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恒常。诗中“楚树七回凋旧叶”与“江人两至宿秋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后两句以“蟾蜍竹老”和“菡萏池乾”为意象,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生命的衰老与凋零。结尾的“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则深刻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无奈,以及生活的不稳定和飘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栖蟾

唐末五代时僧。俗姓胡。曾住庐山屏风岩及南岳衡山。历游各地,曾至润州、洪州、巴江诸地,亦曾游边塞。以能诗名,与诗僧齐己、虚中、玄泰,诗人沈彬,道士聂师道等为诗友。 ► 12篇诗文

栖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