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柳绵:柳絮,柳花。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帘外晓莺啼: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锦字:用锦织成的字。窦滔的妻子苏蕙曾织锦为回文寄给他,后因以指情书。晁补之《回文词》:“织成锦字纵横说,万语千言皆怨别。”
宽尽衣: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因离别而相思,因相思而消瘦。
一搦(nuó):一握,极言其腰肢之细小。《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因以细腰形容美人。
堪题:值得写,值得描画。
松径:指隐居的园圃。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又《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下句。
泼醅(péi):没有漉过的酒。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
白衣劝酒:陶渊明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正苦无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使白衣送酒至,渊明乃就酌,烂醉而归。白衣,给官府当差的人。
官品极:最高的官阶。
成何济:有什么益处。济,益处。
渊明:晋陶潜的字,他是我国四、五世纪时的著名诗人。他过不惯官场的生活,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就挂冠而归了。
序
《双调·碧玉箫》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地赞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红叶满山溪”,这是一个色彩鲜明的远景镜头,意境开阔,引人入胜。“黄菊绕东篱”,写身边景物,是近景。由远及近的描写,给人一种层次清晰、立体感很强的感觉。而色彩的绚烂,和谐的宁谊,更呈现出一片秋意盎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柳绵:柳絮。
- 香闺:女子的内室。
- 锦字:指书信。
- 搦(nuò):握,量词,表示一握。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翻译
害怕看到春天离去,枝头上的柳絮随风飘飞。静静地关上香气四溢的闺房门,帘外清晨的黄莺在啼叫。怨恨远在天涯的书信稀少,梦中与心上人相会的情景只有翠被知晓。衣服渐渐宽松,腰肢细得只有一握。痴痴地,暗自增添了许多憔悴。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去时的孤寂与思念。通过“柳绵飞”、“晓莺啼”等自然景象,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哀愁。诗中“恨天涯锦字稀”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结尾的“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身形,以及她无法言说的内心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关汉卿对女性心理的深刻理解和生动刻画。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
关汉卿的其他作品
- 《 【双调】大德歌 · 冬景 》 —— [ 元 ] 关汉卿
- 《 关张双赴西蜀梦(第一折) 》 —— [ 元 ] 关汉卿
- 《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 》 —— [ 元 ] 关汉卿
- 《 窦娥冤 · 滚绣球 》 —— [ 元 ] 关汉卿
- 《 温太真玉镜台(第二折) 》 —— [ 元 ] 关汉卿
- 《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二折) 》 —— [ 元 ] 关汉卿
- 《 【双调】大德歌 》 —— [ 元 ] 关汉卿
- 《 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一折) 》 —— [ 元 ] 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