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

· 皎然
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 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 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兹亭:这个亭子。
  • 迹素浅:痕迹浅淡,指亭子历史不久或不为人知。
  • 胜事:美好的事情。
  • 法界:佛教用语,指宇宙万物或一切现象。
  • 香雨:比喻美好的雨。
  • 禅窗:禅室的窗户。
  • 浮烟:飘动的烟雾。
  • 夕景:夕阳的景色。
  • 高鹤:高飞的鹤。
  • 秋空:秋天的天空。
  • 冥寂:深沉的寂静。
  • 四山:四周的山。
  • 宁期:岂料,没想到。
  • 会同:聚会。

翻译

这个亭子虽然历史不久,但美好的事情总是伴随着你。 法界中飘洒着香雨,禅室的窗户吹进了竹林的风。 飘动的烟雾覆盖着夕阳的景色,高飞的鹤从秋天的天空中降下。 四周的山已经深沉寂静了很久,没想到我们能在此聚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寺院新亭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香雨”、“竹风”、“浮烟”、“高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诗中“冥寂四山久”一句,既表达了四周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结尾的“宁期此会同”则流露出对这次意外聚会的惊喜与珍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