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夸荐:夸奖、抬举。
只恁忒(tè)心偏:竟是如此的偏心。恁:如此。忒:太、特。
志高如鲁连:志行高洁像战国时的鲁仲连。鲁连:战国时齐国高士,即鲁仲连。
德过如闵骞:德行超过了春秋时的闵子骞。闵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夸俏:夸说他好。
好和歹没条道:好或歹没有什么依据。
立身则小学:卓然自立成人,要先学“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大学:古代十五岁入大学,学经术。
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有智和有能都跟不上有钱钞。鸭青钞:元代的一种纸币,因颜色呈鸭蛋青色,故名。
序
这两首曲子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为全文主旨。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
赏析
这两首曲子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为全文主旨。
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返观全篇所写,两种人,两种命运,形成了鲜明、尖锐的对照。读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引起读者的反思。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不读书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智和能不及鸭青钞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了的文化传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恁(nèn):如此,这样。
- 忒(tuī):太,过于。
- 运蹇(jiǎn):命运不佳。
-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的高士,以智谋和辩才著称。
- 闵蹇:即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翻译
不读书的人却拥有权力,不识字的人却拥有财富,不明白事理的人反而有人夸赞推荐。老天爷如此偏心,不分辨贤愚。
这使得英雄受挫,善良的人被消磨,越是聪明的人命运越是不佳。志向高远如鲁仲连,品德高尚如闵子骞,却因为坚守本分而被人轻视。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现象。通过对比“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与“越聪明越运蹇”,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价值观颠倒的强烈不满。诗中提到的鲁仲连和闵子骞,代表了智者和德者的典范,他们的遭遇反映了社会对真正价值的忽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激烈,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