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海兵戈:指全国各地的战争。
- 云外:比喻遥远的地方,这里指仙境。
- 仪形:指仙人的形象或行为。
- 九天玄女:传说中的天界女神。
- 后土夫人:古代神话中的地母神。
- 一带好云:比喻美丽的云彩。
- 侵鬓绿:形容云彩的颜色如同染绿了鬓发。
- 两层危岫:指两座高耸的山峰。
- 拂眉青:形容山峰高耸,仿佛触碰到眉毛,颜色青翠。
- 韦郎:指韦应物,唐代诗人。
- 太白经:指道教经典,这里泛指道教的修行方法。
翻译
全国各地的战争尚未平息,我便开始在遥远的仙境学习仙人的仪态。九天之上的玄女仍然没有显现神圣,后土夫人又岂能有灵验?一片美丽的云彩仿佛染绿了我的鬓发,两座高耸的山峰青翠欲滴,仿佛触碰到了我的眉毛。年轻的韦应物如今何在?我端坐着,沉思着太白经中的道教修行之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罗隐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对仙境和道教修行的向往。诗中,“四海兵戈尚未宁”一句,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后文通过对“九天玄女”和“后土夫人”的提及,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结尾处的“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则透露出诗人对道教修行方法的深思,以及对过去友人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精神寄托的追求。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