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溪:地名,指诗人在山中隐居时所居之地。
- 同年:同一年龄或同一年代的人。
- 鲁儒:指鲁国的儒生,这里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间,这里指与僧人共宿。
- 酒肆:酒店,酒馆。
- 天畔:天边,指远离京城的地方。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这里指官员的显贵身份。
- 病客:指诗人自己,因病而隐居山中。
- 无谋:没有计谋,指不参与世俗的权谋。
- 春谷:春天的山谷。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来比喻晚年或隐居生活。
翻译
回忆起在东溪的日子,那时与同年的鲁国儒生共事。 与僧人共享僧房的宁静,酒肆中醉后相互扶持。 天边显贵的双旌,与山中孤独的病客形成对比。 虽然没有世俗的计谋,但在春天的山谷中种植桑榆,也是一种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鹄在山中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与儒生共事的怀念,以及对当前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诗中通过对比“天畔双旌贵”与“山中病客孤”,突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则展现了诗人虽无世俗之谋,却有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隐逸诗人的超然与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