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玩月次韵

高捲湘帘看明月,一年今夜十分嘉。 露华清洒玉毫兔,林影还浮金背蟆。 太液池台当更好,广寒城府望非赊。 据床老子婆娑在,啸咏欢娱孰有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湘帘:用湘妃竹制成的帘子。
  • 露华:露水的美称。
  • 玉毫兔:指月亮,传说中月宫有玉兔。
  • 金背蟆:指太阳,传说中太阳有金蟾。
  • 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 广寒城府:指月宫,传说中的仙境。
  • 据床:倚靠在床上。
  • 婆娑:形容舞姿盘旋的样子,这里指悠闲自得的样子。
  • 啸咏:吟咏歌唱。

翻译

高高卷起湘妃竹帘,凝望这八月十五的明月,一年之中,今夜的月光最为美好。 露水清冷地洒在玉兔身上,林间的影子仿佛还浮动着金蟾的背。 若是能在太液池台之上赏月,那定会更加美妙,而仰望广寒宫的仙境,也并非遥不可及。 我悠闲地倚靠在床上,自在地吟咏歌唱,这样的欢愉,又怎会有尽头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八月十五夜的月色美景,通过“湘帘”、“明月”、“露华”等意象展现了清幽雅致的氛围。诗中“玉毫兔”与“金背蟆”巧妙地以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比喻月亮和太阳,增添了诗意。后两句通过对太液池和广寒宫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仙境的遐想。结尾的“据床老子婆娑在,啸咏欢娱孰有涯”则展现了诗人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无尽欢愉的向往。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