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霅上张元之溪居卷

清溪流水白云关,处士高标玉笋班。 虚馆数楹愚剡似,好山十里画图间。 风前高柳株株弱,沙上群鸥个个閒。 煮茗汲清童子小,引雏哺果鸟声蛮。 斫鱼自可开尊俎,肃客何妨响佩环。 避世武陵同绝境,濯缨还许散襟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霅(zhà):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
  • 处士:指未出仕的士人,隐士。
  • 玉笋班:比喻人才济济,如笋般齐整。
  • 虚馆:空旷的馆舍。
  • 数楹(yíng):几间屋子。
  • 剡(shàn):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
  • 茗(míng):茶。
  • 雏(chú):幼鸟。
  • 俎(zǔ):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
  • 肃客:迎接客人。
  • 佩环: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饰,行走时发出声响。
  • 武陵:地名,今湖南省常德市,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地。
  • 濯缨(zhuó yīng):洗涤帽带,比喻超脱世俗,高洁自守。

翻译

清澈的溪水流淌,白云环绕着关隘,隐士的高洁品格如同玉笋般整齐排列。 几间空旷的馆舍,与剡地的景色相似,十里外的好山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风中柔弱的柳树,沙洲上悠闲的群鸥,小童子煮茶汲水,幼鸟在果子上啄食,鸟声清脆。 捕鱼自可摆开宴席,迎接客人时不妨让佩环发出悦耳的声响。 避世隐居如同武陵的绝境,洗涤帽带,还允许我舒展心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士溪居的宁静景象,通过清溪、白云、好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隐士高洁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中“虚馆数楹愚剡似”与“好山十里画图间”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又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结尾的“避世武陵同绝境,濯缨还许散襟颜”更是深化了隐逸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