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衣曲

· 陈基
殷勤织纨绮,寸寸成文理。裁作远人衣,缝缝不敢迟。 裁衣不怕剪刀寒,寄远唯忧行路难。临裁更忆身长短,只恐边城衣带缓。 银灯照壁忽垂花,万一衣成人到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纨绮(wán qǐ):指精美的丝织品。
  • 文理:指织物的花纹。
  • 缝缝:缝制,缝纫。
  • 剪刀寒:形容剪刀冰冷,也暗指裁衣时的艰辛。
  • 寄远:寄给远方的人。
  • 行路难:指旅途的艰难。
  • 衣带缓:衣带宽松,形容人瘦了。
  • 银灯:银制的灯。
  • 垂花:灯花下垂,古人认为灯花是吉兆。

翻译

用心织造精美的丝织品,每一寸都织有美丽的花纹。将它裁剪成远行人的衣服,缝制时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不怕剪刀冰冷,只担心寄给远方的人时,旅途会遇到困难。在裁剪时更加思念那人的身形,生怕边城的艰苦让他瘦了,衣带变得宽松。 银灯照在墙上,灯花忽然下垂,仿佛预示着,当衣服制成时,那人已经平安到家。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裁衣的过程,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担忧。诗中,“殷勤织纨绮”展现了制衣的精细与用心,“裁作远人衣”则直接点明了衣服的用途,体现了对远方亲人的关怀。后文中的“寄远唯忧行路难”和“只恐边城衣带缓”进一步以旅途的艰难和边城的艰苦来象征对远行人的忧虑。结尾的“银灯照壁忽垂花”则巧妙地以灯花的吉兆来寄托对亲人平安归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日常的裁衣细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陈基

陈基

元临海人,字敬初。黄弟子。至京师,授经筵检讨。尝为人草谏章,力陈顺帝并后之失,几获罪,引避归。张士诚据吴,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兴,太祖召修《元史》,赐金而还。有《夷白斋稿》。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