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

· 陈基
久雨妨农事,那堪夜复晨。 云浮沧海日,花误洞庭春。 行路悲游子,匡时仰大臣。 未甘栖遁迹,霄汉有通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久雨:长时间的雨。
  • :阻碍。
  • 农事:农业生产活动。
  • 那堪:怎能忍受。
  • 云浮:云彩飘浮。
  • 沧海:大海。
  • 花误:花儿因雨而误了开放的时机。
  • 洞庭春:洞庭湖春天的景色。
  • 行路:旅行,行走。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 匡时:挽救时局,指有志于改变现状。
  • :仰望,敬仰。
  • 大臣:有才能和责任感的官员。
  • 未甘:不甘心。
  • 栖遁:隐居避世。
  • 霄汉:天空。
  • 通津:通向成功的途径。

翻译

长时间的雨阻碍了农事,我怎能忍受这夜晚又到清晨的连绵雨声。 云彩飘浮遮住了大海上的日出,花儿因雨而错过了洞庭湖春天的美景。 游子在雨中行走感到悲伤,我仰望那些有志于挽救时局的大臣。 我并不甘心隐居避世,相信在天空中仍有通向成功的途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连绵雨天影响农事和美景的忧虑,以及对游子旅途艰辛的同情。诗中,“云浮沧海日,花误洞庭春”描绘了雨天对自然美景的破坏,而“行路悲游子,匡时仰大臣”则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有志之士的敬仰。最后两句“未甘栖遁迹,霄汉有通津”表达了诗人不甘隐居、渴望有所作为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陈基

陈基

元临海人,字敬初。黄弟子。至京师,授经筵检讨。尝为人草谏章,力陈顺帝并后之失,几获罪,引避归。张士诚据吴,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兴,太祖召修《元史》,赐金而还。有《夷白斋稿》。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