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魏公秋林晓行图

疏林惨淡月欲堕,袅袅哀猿啼一个。 桥危霜重白于银,蹇驴行涩轻踏破。 魏公人品世莫俦,平生快意居庸游。 戏将丹青写八法,西风黄叶江南秋。 功名到手辞未得,玉带金鱼疲峻陟。 他年解印赋归来,濯缨亭下鸥波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惨淡:暗淡无光。
  • 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绝。
  • 哀猿:指猿猴的哀鸣声。
  • 一个:此处指一声。
  • 桥危:桥显得危险或不稳固。
  • 霜重:霜很厚。
  • 白于银:比银子还要白。
  • 蹇驴:行动迟缓的驴子。
  • 行涩:行走困难。
  • 轻踏破:轻轻地踏破(霜)。
  • 莫俦:无人能比。
  • 快意:心情舒畅。
  • 居庸:地名,位于今北京市。
  • 戏将:随意地。
  • 丹青:绘画。
  • 八法:指书法的八种基本笔法。
  • 西风:秋风。
  • 黄叶:秋天的落叶。
  • 玉带金鱼:指高官的服饰。
  • 峻陟:高升,指官职的提升。
  • 解印:辞去官职。
  • 濯缨亭:亭名,意指洗涤帽带,比喻远离尘世。
  • 鸥波:指平静的水面,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疏疏落落的树林在暗淡的月光下显得更加凄凉,远处传来猿猴哀婉的啼声,只有一声。桥看起来摇摇欲坠,霜厚得比银子还要白,一匹行动迟缓的驴子艰难地行走,轻轻地踏破了霜层。赵魏公的人品世间无人能比,他一生中最畅快的事情就是游历居庸关。他随意地用画笔描绘书法的八种基本笔法,画面上是秋风中的黄叶和江南的秋景。尽管功名已经到手,但他还未辞去官职,穿着玉带金鱼的高官服饰,疲于高升的官职。他年若能辞去官职归来,愿在濯缨亭下,看着碧绿的鸥波,过上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景象,通过疏林、月色、猿啼、霜桥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诗中通过对赵魏公人品的赞美和对他在居庸关游玩的快意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高洁人品的敬仰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