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开元恩禅师

· 袁桷
恩公遁迹阊门寺,欲下绳床谢不能。 露滴花光珠五采,月涵江影塔千层。 石榴红帽明如火,海艾青毡冷似冰。 俯首西山人物论,独听孤雁对残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遁迹:隐居避世。
  • 阊门寺:苏州的一座寺庙。
  • 绳床:即禅床,坐禅用的简易坐具。
  • 露滴花光:露水滴在花上,反射出光彩。
  • 五采:五彩,指多种颜色。
  • 月涵江影:月光映照在江面上。
  • 塔千层:形容塔高,层次多。
  • 石榴红帽:石榴花般的红色帽子。
  • 明如火:形容颜色鲜艳,如火一般明亮。
  • 海艾青毡:海艾是一种植物,青毡指青色的毡毯。
  • 冷似冰:形容触感冷凉,如冰一般。
  • 西山人物论:可能指西山(地名)的人物或历史讨论。
  • 孤雁:孤单的雁。
  • 残灯:即将熄灭的灯。

翻译

恩公隐居在苏州的阊门寺,想要离开禅床却感到无法动身。 露水滴在花上,反射出五彩的光芒,月光映照在江面上,塔影层层叠叠。 石榴花般的红色帽子鲜艳如火,海艾制成的青色毡毯冷凉似冰。 低头沉思西山的历史人物,独自听着孤雁的叫声,对着即将熄灭的灯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恩禅师隐居生活的静谧与深邃。诗中通过“露滴花光”和“月涵江影”等自然景象,展现了禅师所处的环境既美丽又超脱尘世。后两句通过对“石榴红帽”与“海艾青毡”的对比,以及“孤雁对残灯”的描绘,传达了禅师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师隐居生活的敬仰与向往。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