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上先冢旧葬处

一盂麦饭一豚肩,寒食风花泪眼边。 倘得黄泉相见母,胜如白日上升天。 万家置去成何用,双鹤飞来亦偶然。 事死如生莫言孝,几曾庐墓过三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ú):一种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 麦饭:用麦子煮成的饭,常用于祭祀。
  • 豚肩 (tún jiān):猪的前腿部分,这里指用猪肩肉做的祭品。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不生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 风花:指春天的花朵,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黄泉:指阴间,人死后去的地方。
  • 白日上升天:比喻得道成仙,升入天堂。
  • 双鹤飞来:在中国文化中,鹤常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 事死如生:对待死者如同对待生者一样,形容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
  • 庐墓:在墓旁搭建的简陋住所,古代有孝子在父母墓旁守孝三年的习俗。

翻译

一盆麦饭,一块猪肩肉,寒食节的花朵在泪眼中闪烁。 如果能在黄泉之下与母亲相见,胜过得道成仙,白日升天。 万家之物又有何用,双鹤飞来也只是偶然。 对待死者如同生者,不必言孝,几曾有人真正守墓三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一盂麦饭一豚肩”和“寒食风花泪眼边”描绘了清明时节祭祀的场景,透露出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黄泉相见”与“白日上升天”,强调了与亲人重逢的渴望远胜于虚无的仙境。最后两句批判了形式主义的孝道,认为真正的孝心不应仅仅体现在表面的守墓上,而应有更深的内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死和孝道的独到见解。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