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祈雨

彩云朵朵西风散,银汉昭昭北斗倾。 车上耕夫愁欲泣,桥边织女笑相迎。 蝗飞近境行将及,龙卧深渊自不惊。 病枕怕闻箫鼓闹,谁家乞巧到天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彩云朵朵:形容云彩色彩斑斓,形状各异。
  • 西风散:西风吹散云彩。
  • 银汉昭昭:银河清晰可见。银汉,即银河。
  • 北斗倾:北斗星倾斜,指夜已深。
  • 车上耕夫:指正在耕作的农夫。
  • 愁欲泣:形容非常忧愁,几乎要哭泣。
  • 桥边织女:指传说中的织女,七夕节的象征。
  • 蝗飞近境:蝗虫飞近,预示灾害。
  • 龙卧深渊:比喻大人物或重要事物处于不活跃状态。
  • 病枕:病中躺卧的枕头。
  • 箫鼓闹:箫和鼓的声音,形容热闹的场面。
  • 乞巧: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女子祈求巧艺。

翻译

彩云朵朵被西风吹散,银河清晰可见,北斗星已倾斜。 车上的耕夫因忧愁几乎要哭泣,而桥边的织女却笑着相迎。 蝗虫飞近预示着灾害即将到来,而深渊中的龙却自若不惊。 病中躺卧的我害怕听到箫鼓的热闹声,不知哪家女子乞巧到天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耕夫的忧愁和织女的欢笑,以及蝗虫与龙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彩云朵朵西风散”和“银汉昭昭北斗倾”描绘了七夕夜空的美丽与宁静,而“车上耕夫愁欲泣”与“桥边织女笑相迎”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人间的悲喜交织。最后两句则通过病中的感受和乞巧的习俗,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和民俗色彩。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