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辅若晦南游

天令中和春,锦花柳丝织。 江山回淑气,车马有行色。 问君今何之,白发在高堂。 韔弓箙两矢,出门志四方。 丈夫信有志,游近不堪远。 锡穴绠冷泉,馆娃吊荒畹。 青青三吴道,急雨飘客衣。 纵无讥小草,恐有遗当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和春:春天气候温和,万物复苏的时节。
  • 淑气:美好的气息,指春天的气息。
  • 行色:出发前去旅行的样子或神态。
  • 高堂:指父母。
  • 韔弓箙两矢:韔(chàng),弓袋;箙(fú),箭袋;两矢,两支箭。这里指装备好弓箭,准备出行。
  • 锡穴绠冷泉:锡穴,地名,指锡山;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冷泉,清凉的泉水。
  • 馆娃:指美女。
  •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
  • 三吴道:指江南地区的主要道路。
  • 讥小草:讥,嘲笑;小草,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遗当归:遗,留下;当归,一种药材,这里比喻应当回家。

翻译

春天到来,气候温和,万物复苏,锦绣般的花朵和柳丝交织。江山的气息变得美好,车马准备出发,显示出旅行的神态。

我问你今天要去哪里,你的白发父母还在家中。你装备好弓箭,带着两支箭,决心出门闯荡四方。

大丈夫确实有志向,即使游历近处也不觉得足够远。你将去锡山汲取清凉的泉水,或许还会在荒废的畹地中吊念美人。

江南的道路上,急雨飘洒在旅客的衣襟上。即使没有人嘲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草,恐怕你也会留下一些当归,暗示着应当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出发旅行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对归家的期盼。诗中“锦花柳丝织”和“江山回淑气”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而“韔弓箙两矢”则展现了友人的决心和勇气。后文通过“锡穴绠冷泉”和“馆娃吊荒畹”等意象,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可能的遭遇。最后,“纵无讥小草,恐有遗当归”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家的眷恋。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