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到沙市矣感赋

斑发今来是老成,缁衣聊复大堤行。 见僧每忆年多少,观水因悲物变更。 率尔扣门常误姓,偶然题壁不书名。 章台寺里曾游处,古棘丛篁绕地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斑发:头发花白。
  • 老成:成熟稳重。
  • 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指僧衣。
  • 大堤:指江堤。
  • 观水:看水。
  • 物变更:事物变化。
  • 率尔:随意。
  • 扣门:敲门。
  • 题壁:在墙壁上题字。
  • 章台寺:寺庙名。
  • 古棘:古老的荆棘。
  • 丛篁:丛生的竹子。

翻译

头发斑白的我如今已显得成熟稳重,穿着僧衣再次漫步在大堤之上。 每次见到僧人都会想起自己已经多少岁,看着水流不禁悲叹事物的变迁。 随意敲门时常忘记自己的姓氏,偶然在墙上题字却不留下名字。 章台寺里曾是我游览的地方,现在古旧的荆棘和丛生的竹子环绕着地面生长。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诗中,“斑发”和“老成”描绘了诗人的外貌和心态的变化,而“观水因悲物变更”则直接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哀愁。后两句通过描述随意的行为和不留名的题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结尾的“古棘丛篁”则以寺庙的荒凉景象,进一步加深了时光无情、世事沧桑的意境。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