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陪祀示潘尚宝王太学弟小修

长陵一声钟,百官?革厉。 雷鸣集簪裳,空山醒龙蜕。 明月度攲峦,凹影落虚砌。 炬光烁松枝,千鸟展平翅。 红绶老史官,閒语先朝事。 屈指鼎湖年,仙人几回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ú):古代一种皮制的鞋。
  • 革厉:古代一种皮制的鞋,这里指穿革厉的声音。
  • 簪裳: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
  • 攲(qī)峦:倾斜的山峦。
  • 凹影:山峦的影子。
  • 虚砌:空旷的台阶。
  • 炬光:火把的光。
  • 烁:闪烁。
  • 红绶:红色的丝带,这里指官员的服饰。
  • 老史官:年老的史官。
  • 先朝:前朝。
  • 鼎湖:古代传说中的地名,这里指皇帝的陵墓。
  • 仙人:这里指皇帝。

翻译

长陵的钟声响起,百官们穿着革厉鞋,发出响亮的声音。 雷鸣般的集合声中,空山中的龙似乎被唤醒。 明亮的月光照在倾斜的山峦上,山影落在空旷的台阶上。 火把的光芒在松枝间闪烁,千鸟展开平静的翅膀。 穿着红绶的老史官,闲谈着前朝的事情。 他屈指计算着鼎湖的年份,仙人(皇帝)已经流过几次泪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长陵的夜晚,通过钟声、革厉声、月光、山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诗中,“长陵一声钟”和“百官?革厉”描绘了官员们集合的场景,而“明月度攲峦,凹影落虚砌”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意。后半部分通过老史官的回忆,引出了对先朝的怀念和对皇帝的哀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袁宏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