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州途中遇雨复晴
飘风自南发,幌荡云飞扬。
惊沙迷古道,昏冉乱征裳。
殷其山起震,霢霂微雨瀼。
百亩翻麰穗,千篱蔚麻桑。
枫林添暗绿,柳色洒新黄。
行客无乐事,得此濯烦肠。
愿言炎埃静,不辞湿行装。
云何司夏者,反若靳清凉。
吾今在汶上,杲杲日已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幌荡:飘荡,摇摆。
- 昏冉:昏暗模糊的样子。
- 殷其山:形容山势高大。
- 霢霂:细雨的样子。
- 瀼: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 麰穗:大麦的穗。
- 蔚:茂盛。
- 枫林:枫树丛生的地方。
- 濯:洗涤。
- 炎埃:热尘。
- 靳:吝啬,不肯给予。
- 杲杲:明亮的样子。
- 旸:日出。
翻译
从南边吹来的风,飘荡着云朵飞扬。 惊起的沙尘迷漫了古老的道路,昏暗模糊地扰乱了行人的衣裳。 山势高大的地方震动起来,细雨轻轻地流淌。 百亩田地翻动着大麦的穗,千篱笆间茂盛的麻和桑。 枫树林增添了暗绿的色彩,柳树的颜色洒上了新黄。 行走的旅客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但得到了洗涤烦闷心情的机会。 希望炎热和尘埃能平静下来,不介意湿透行装。 为何掌管夏天的人,反而吝啬给予清凉。 我现在身处汶上,太阳已经明亮地升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行人的心情变化。通过风雨变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旅途的艰辛。诗中“愿言炎埃静,不辞湿行装”表达了行人对清凉的渴望和对旅途的坚持。最后,诗人以“杲杲日已旸”作结,既描绘了日出的景象,也隐喻了希望和光明的到来。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七 三愁 》 —— [ 明 ] 郭之奇
- 《 竟日青山 》 —— [ 明 ] 郭之奇
- 《 忆去岁北趋九歌之作感而有述 》 —— [ 明 ] 郭之奇
- 《 满拟既望至楚蕲日为南薰所苦因呼月临江望云语山皆不我顾也对影歌谣凄然述之 》 —— [ 明 ] 郭之奇
- 《 或曰秋何思以厝五节而结是亭也又成五绝 》 —— [ 明 ] 郭之奇
- 《 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客司即事四首 》 —— [ 明 ] 郭之奇
- 《 战城南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