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其五
王制宜人不厌奇,诸臣陈力已心驰。
簿书期满观中秘,弼教功成望百揆。
钱谷兵刑非相事,股肱耳目有新司。
即今师济盈中外,可许登庸答帝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制:帝王的制度。
- 宜人:适宜于人。
- 簿书:文书工作。
- 中秘:中央机密。
- 弼教:辅佐教化。
- 百揆: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 钱谷:财政和粮食。
- 兵刑:军事和刑法。
- 股肱:比喻重要的辅佐人员。
- 耳目:指监察和情报机构。
- 师济:军队和渡河。
- 登庸:选拔任用。
- 帝咨:皇帝的询问或命令。
翻译
帝王的制度适宜于人,不厌其奇,诸位臣子都在尽力表达自己的心意。文书工作期满后,可以观察中央的机密,辅佐教化的功成后,期望能担任百揆这样的高位。财政、粮食、军事和刑法并非宰相的职责,但重要的辅佐人员和监察情报机构有新的职责。如今军队和渡河的事务充满中外,可以选拔任用以回答皇帝的询问。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朝廷的政治生态和官员的职责分工。诗人通过对“王制”、“簿书”、“弼教”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朝廷的制度和官员的职责,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对官员选拔的期待。诗中“钱谷兵刑非相事”一句,明确指出了宰相的职责并非这些具体事务,而是更宏观的辅佐教化,体现了对政治职责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官员职责的明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