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观菊花影同社中诸友赋

静语一堂熏,兕觥屡付君。 窿洼扪水影,游戏写风纹。 倩女归时魄,巫山嫁后云。 鼻根如灭却,亦可嗅清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兕觥(sì gōng):古代的一种酒器。
  • 窿洼:凹陷的地方。
  • 倩女:美丽的女子。
  • 巫山:山名,传说中巫山神女所在之地,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或爱情故事。
  • 鼻根:鼻子的根部,这里指嗅觉。

翻译

在静谧的谈话中,香气弥漫整个房间,我们频频举起酒器共饮。 我们触摸水中倒影的凹凸,像是在玩耍中描绘风的纹理。 就像美丽的女子在归途中留下的魂魄,或是巫山神女嫁后飘散的云雾。 如果能够摒弃世俗的嗅觉,也能感受到这清新的芬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静夜中与友人共赏菊花影的画面,通过“兕觥屡付君”展现了友人间的亲密无间。诗中“窿洼扪水影,游戏写风纹”巧妙地将水中的倒影与风的纹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后两句以“倩女归时魄,巫山嫁后云”作比,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幽雅与飘逸。结尾“鼻根如灭却,亦可嗅清芬”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清新的愿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