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

江流千顷蹙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 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é):一同,一起。
  • 王章甫陈公弼: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著名古楼,历史悠久,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 (cù):聚集,压缩。
  • 朱檐:红色的屋檐。
  • 争教:怎么能让。

翻译

江水波涛汹涌,云烟缭绕,高楼虽然耸立,却不如往昔。 彩绘的楼板和红色的屋檐遮挡了所有视线,怎么能让它容纳下这美好的山川景色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一同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江流千顷蹙云烟”一句,以壮阔的江景开篇,展现了江水的浩渺和云烟的缭绕,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然而,“楼阁虽高不似前”,作者感叹眼前的黄鹤楼虽然高大,却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后两句“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建筑遮挡自然美景的遗憾,透露出对古朴自然之美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