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水亭小集

山自萧森涧自寒,却怜胜地在长安。 桐阴恰好当窗覆,柳色终宜近水看。 已倦呼儿犹问酒,不情逢客强加冠。 湘江亦有幽居处,多少芙蓉忆钓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森:形容山林的幽静。
  •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 长安:古代都城,今西安,此处指繁华之地。
  • 桐阴:桐树的阴影。
  • 当窗覆:覆盖在窗户上。
  • 近水看:靠近水边观赏。
  • 呼儿:呼唤儿子。
  • 问酒:询问酒的情况,指想要喝酒。
  • 不情:不情愿。
  • 逢客强加冠:遇到客人勉强戴上帽子,表示礼貌。
  • 湘江:江名,流经湖南。
  • 幽居:隐居的地方。
  • 芙蓉:荷花。
  • 钓竿:钓鱼的竿子。

翻译

山林幽静,涧水清凉,我却怜爱这胜地位于繁华的长安。 桐树的阴影正好覆盖在窗户上,柳色最美是靠近水边观赏。 我已经疲倦,却还呼唤儿子询问酒的情况,不情愿地遇到客人勉强戴上帽子。 湘江也有隐居的好地方,多少荷花让我回忆起钓鱼的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长安郊外水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的疏离感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桐阴恰好当窗覆,柳色终宜近水看”等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而“湘江亦有幽居处,多少芙蓉忆钓竿”则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