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百五日:指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禁火冷食的习俗。
- 三十二相:佛教术语,指佛陀的三十二种显著特征。
- 如来:佛教中对佛陀的一种尊称,意为如实而来,达到真理的人。
- 珠池宝地:比喻珍贵的地方或事物。
- 汉陇秦封:指历史上的汉朝、陇西、秦地,这里泛指古代的疆域。
- 舆杯:指举杯饮酒。
- 石火雷光:比喻极短暂的时间。
- 白杨: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哀愁或墓地。
翻译
东风吹拂,处处可见亭台楼阁,古寺虽无僧侣,花儿依旧盛开。 寒食节这天,恰逢一百五日,我在寺中礼拜如来,心中默数三十二相。 珍贵的宝地和珠池,如今都已成空,历史上的汉陇秦封,也只能举杯遥想。 人生短暂,如同石火雷光,为何白杨树下,总是引起无尽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古寺、寒食节、如来三十二相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珠池宝地都成劫”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也隐含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结尾的“白杨何事起愁哀”则深化了全诗的哀愁氛围,使读者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产生深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