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流为楼隔水尽林阴也林尽而睥睨出过此则千树森然翠烟靡届矣
虚牖凭高发,下有碧溪承。
临深非所意,枕流获古称。
每当潮势长,安处若舟乘。
清景移昏旦,波光视升恒。
映此疏林美,蕴色浑凝冰。
倏忽传空翠,近远碧烟层。
春心宜映发,秋容转骄矜。
请看云物际,旷怀必可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枕流:靠近水流。
- 睥睨(pì nì):原指斜视,这里指高耸的建筑物或山峰。
- 靡届:没有尽头。
- 虚牖:空旷的窗户。
- 升恒:升起和恒定,这里指太阳的升起和恒星的固定位置。
- 倏忽:突然。
- 空翠:天空的翠绿色。
- 骄矜:骄傲。
- 云物际:云彩和物体的交界处。
翻译
我依靠着空旷的窗户,下面是碧绿的溪流承载。 面对深渊并非我所愿,但靠近水流却有着古老的称谓。 每当潮水上涨,我仿佛安坐在船上。 清晨和傍晚的景色在移动,波光随着太阳的升起和恒星的位置而变化。 这疏朗的树林映衬得美丽,蕴含的颜色浑然如冰。 突然间,天空的翠绿色传来,近处和远处的碧烟层层叠叠。 春心适宜映照,秋天的容颜转为骄傲。 请看云彩和物体的交界处,广阔的胸怀必然可以激发兴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枕流”、“睥睨”、“靡届”等词语的使用,增加了诗句的意境和深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碧溪承”、“波光视升恒”、“空翠”、“碧烟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变化,从“春心宜映发”到“秋容转骄矜”,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